课程小组

当前位置: 主页 > 课程小组 >

遥感图像解译

时间:2019-03-31来源:未知 点击:

遥感图像解译是一门遥感理论和遥感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涉及遥感传感器和影像特性、地物光谱和空间特征、遥感影像分类、目视判读、地学知识应用等方面。该课程要求通过学习遥感研究对象特性、遥感影像成像和信息性能、解译标志以及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实施过程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利用遥感影像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调绘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能力。

1、授课教师

詹总谦

2、前期基础

遥感原理与应用

3、课程内容

了解遥感图像解译的研究问题、遥感研究对象的特性、遥感数据的特性等。掌握遥感图像解译标志、遥感图像信息单元、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对水体、居民地和岩性等典型地物进行判读解译。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遥感影像中水体和植被等地物进行光谱响应特性曲线绘制,并归纳相应的提取模型。掌握光谱信息、GIS信息、多源遥感信息、经验知识等在地物解译和识别中的应用方法。

4、参考书目

  1. 《遥感图像解译》,关泽群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 《遥感影象地学理解与分析》,周成虎等,科学出版社。
  3. 《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

5、学习指南

第一章 绪论

内容:课程概述,遥感数据获取,主要遥感平台介绍

第二章 遥感图像解译的一般性问题

内容: 信息传递与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的任务与实施;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及技术支撑;遥感图像解译的质量要求

重点讲授:遥感图像解译的质量要求,包括四个评价标准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等

第三章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性

内容:空间分布;时间特征;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解译对象的划分

重点讲授:地物波谱特性及其测定方法,包括地物波谱特性概念,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典型地物(水体、岩石、土壤、植被、城市地物)的波谱特征,地物波谱特性测定原理和方法等;

第四章 遥感数据的物理特性和成像特性

内容:遥感数据的多源性(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图像的量测性能与几何分辨率;辐射信息与辐射分辨力;多光谱图像及光谱分辨率;遥感中的时间因素与时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成像性能;

重点讲授:波段组合及其应用;图像性能,包括图像分解力、图像解像力、最佳图像选择等;

第五章 遥感数据的信息性能

内容:图像解译的可能性;影响遥感图像可解译性评价的主要因素;简单人工地物可识别性分析;简单自然地物解译可能性;复杂地物识别概率;

重点讲授:简单人工地物可识别分析,包括数学表示、公式变量确定等问题;复杂地物识别概率,包括复杂地物要素价值、要素总和价值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 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内容: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遥感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关系;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遥感图像中的独立变量; 地物统计特征的构造;

重点讲授: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的定义、类型及其关系;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包括空间时间准则、空间和时间的转化;地物统计特征的构造及其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图绘制中的应用;

第七章 遥感图像解译的信息单元

内容:遥感信息单元;光谱响应与参比数据;混合像元与像元的分解;遥感图像多阶抽样估算地物面积;

重点讲授:遥感图像的基本信息单元;光谱响应标志的可变性及其应用;混合像元分类,包括混合像元和像元分解的定义、纯像元分类和混合像元分类的原理和差别、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多阶抽样估算地物面积的方法等;

第八章 遥感图像人机交互解译

内容:图像解译过程中人的因素;图像解译的界面;尽可能发挥计算机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交互环境;交互方式;

重点讲授:目视解译方法的分类及其过程;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解译的不足;图像解译过程中人的因素等;

第九章 典型地物解译

第一节 水体提取

内容:介绍各种遥感影像上水体的提取方法

重点讲授:NOAA、TM、JERS SAR、ERS SAR、RadarSat SAR等影像上水体的提取方法

第二节 居民地提取

内容:介绍各种遥感影像上居民地的提取方法

重点讲授:NOAA、TM、JERS SAR、RadarSat SAR等影像上居民地的提取方法,GIS支持下的居民地提取方法

第三节 岩性信息提取

内容:掌握岩石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及提取方法

重点讲授:对比分析方法提取岩性信息、光谱角度填图(SAM)及其方法的改善等

5学习资源